3年4作家自殺
這年頭,自己結束生命的人越來越多,
連作家也不例外。

奇摩新聞→

兩性作家李性蓁,為情燒炭自殺,
其實,「憂鬱苦悶」正是作家們常有的心情寫照。
這3年來,已經有4位作家接連自殺。

知名醫師作家陳克華想起來也很感慨,
他說會當作家的人,就是「心思纖細敏感」,
正因為如此,也很容易得到憂鬱症。

知名兩性女作家李性蓁過不了情關,
燒炭走絕路,文壇又蒙上一層灰,
醫師作家陳克華看了既心疼又無奈。
醫師作家陳克華:
「表面上講起來有點諷刺,
她(李性蓁)本身是一個兩性專家,可是她自己在情關上卻跌倒了,
我認為文字就是文字,現實是現實,我們做一個參考而已。」

其實,作家憂鬱自殺不只這一樁,
92年6月,知名作家黃春明痛失作家愛子,當年黃國峻為情上吊自殺,
93年4月,男性雜誌總編,名作家袁哲生,
因為受不了精神官能症煎熬,同樣選擇上吊結束生命。
司法悍將黃世銘的女兒黃宜君,憂鬱症纏身,94年10月上吊自殺。

短短3年內,
文壇殞落4位中生代跟新銳作家,陳克華說都是「個性」惹的禍。
陳克華:「作家他先天就比一般人敏銳,對於很多事情感受度更高,
相對而言,也可能他的抗壓性,或者是EQ(情緒商數),有可能更不足。」

拿筆寫出理想狀況,抒發情緒,
但當理想跟跟現實發生衝突,
作家們只好再回到自己筆下的柏拉圖理想國,躲起來療傷。
檯面光鮮亮麗的作家,背地裡也有不為人知的難處,
這種苦,真不足為外人道。

----------------------------------------------------------
我曾經也想成為作家,
能夠藉由文字表現自己是件愉快的事。
不過現在看來,
作家們的苦,真非外人能夠理解。

想起張悅然的小說《水仙已乘鯉魚去》,
敘述的是有關作家的故事。
故事女主角謹,以及她所崇拜的名作家叢微,
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她們雖藉由寫作抒發情緒,
卻無法改善自己真正的問題。
或許正如陳克華所言~
他們拿筆寫出理想狀況藉以抒發情緒,
但當理想跟跟現實發生衝突,
卻只能再回到自己筆下的柏拉圖理想國,躲起來療傷。

也許他們的文字中曾經透露著他們的人生,
但讀者未必知道。

其實所有人都需要心靈的出口,
作家、醫生、老師、警察、…
近年自殺事件居高不下,
除了社會不安定,
或許,看似開放的我們,
內心是很封閉的吧!

希望~
人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
在這動蕩的社會裡,
擁有不滅的生命力!
(這也將是我的新年希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