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塊遙遠的夢土。
也許是對現實生活的無能為力吧!
我們習於把夢想放在遙遠的未來,對將來總是比現在感興趣得多。

“等我退休,就可以去環游世界……”
“等我有一筆錢,我一定要回鄉下去,買一塊地,自己種菜吃。”
“這裡的生活環境太差了,交通擁擠、人心險惡、烏煙瘴氣,
人家說紐西蘭是人間天堂,將來我老了,一定要移民到那邊……”
想想,這跟小時候考試每次考不好,發誓下次好好努力,卻沒努力過一樣。

未來來了,未來的夢想還在未來;明天變成今天,今天的希望還在明天。真正完成的人很少。
啊,人類真是因夢想而偉大的嗎?
有些夢想,不過是對現實的嗟歎。它並不是驅策人生的動力,而只是抱怨的藉口。
我們不斷地在找藉口,不肯在現在就努力地踏出第一步。
其實,讓自己對現實生活稍微滿意並不難,不需要在不滿中讓煩躁如細菌般孳生。
困擾人生的夢想,只是煩惱。
我一直記得美國女作家蘇珊.俄茲的話:
“許多渴望永恆的人,卻不知道在星期六下雨的午後如何自處。”

許多夢想,使我們的此時此刻充滿著灰色的情緒,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使我們不屑於生活在這一刻。
其實,只有這一刻才是真實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厭煩了人們對夢想的過度依賴。
不久前,我遇到一個舊識。
在細雨紛飛的午後,他滔滔不絕地說起他十年前就有的抱怨。
他說,台北新聞圈的應酬多得讓他厭煩。
社交場合裡,看見的只是一張張虛偽的臉孔與利欲熏心的眼神;
裊裊不絕的煙味使他的肺長期嗆傷;
人們永不厭倦的奉酒遊戲,更讓他得了嚴重的胃潰瘍。
我記得,每一次看見他,他都有同樣的苦瓜臉和不快樂。十年如一日。
“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安安靜靜過日子,不再為五斗米折腰?”
我按捺不住,對他說:“你如果不喜歡應酬,大可以不去。”
“唉,這你就不懂啦!我……我做這一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忽然又防衛起他最憎恨的事情來。事實上,應酬与他的工作并沒有必然的關系。
我看得出,在他抱怨的時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無聲地訴說著愛恨交織的情緒。
我緘默了。就讓他愛恨交織下去好了。
他只是在為他的無奈找听眾,并不期待解決任何問題。

這讓我想起一些喜歡在婚姻中愛恨交織的男女。
“如果你這麼痛苦,他又對你這麼差,為什么不離開他呢?”
如果你好心地想當解鈴人,你通常會得到類似的答案,
那人戒心十足地防衛起他最憎恨的事來。
“你不會明白的,我身不由己啦……”
“我,唉,認命了——”
真正認了命,就不該有怨言,不是嗎?

從前,有這么一個對子。
詩人嫌院子里的芭蕉,風來發出沙沙聲,雨來滴滴答答地響,吵得人不能靜心入夢。
于是揮毫寫下:
  是誰多事种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詩人的妻子,慧心獨具,戲筆完成下聯:
  是君心緒太無聊,种了芭蕉,又想芭蕉。
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種的麼?
芭蕉是一樣的芭蕉,只是你的心變了,發出雜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當初喜滋滋進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為大公司的繁雜人事煩惱頻添、早生白髮;
不久前,才因一見鐘情而日夜想望,曾幾何時,情人已經變成仇人;
最親密的朋友,翻轉成致命的敵人……昔日的愛,變成今日的恨事,為什麼?

只因一念之差。
那個念,來自於期待,也來自於夢想;
當事情背離了我們的期望,我們的夢想便失去了回應,於是我們的心也越來越不能寬容。
想來想去,當日心頭的一塊肉,如今十惡不赦。
還不是它在作祟?

夢想是奇妙的東西。不實現時,百般渴慕,實現後,萬種煩惱步步跟隨。
有個朋友是心理醫生,曾經診治過這樣的病人:
一個中年女人,她出身困苦,早年勞頓。
等到她努力變成有錢人以後,她決定花一百萬,買一條她渴望已久的珍珠項鏈犒賞自己。
從亮晶晶的項鏈送到她手上的第一天起,她得了失眠症。
睡不著,因為怕有小偷來偷她的項鏈,有強盜來搶她的項鏈,
那麼,多年的心血將會白費,說不定,還有血光之災……越往下想,就越睡不著。
好不容易睡著了,恐懼又到夢境中來拜訪。她的心情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她只好找心理醫生。

醫生建議,為什麼不把項鏈鎖進保險箱里?

她照做了。卻又擔心保險箱不夠安全,失眠的老問題又與她糾纏不休。
直到某一天,她赴宴返家途中,一個劫匪真的搶走了項鏈。
在她還在為那條項鏈心痛不已的同時,她也發現,她的失眠症不見了,
和她心愛的項鏈一起被偷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古人老早就悟出這個道理了。
夢想不能實現,並不值得沮喪;失去,也許意謂著新的獲得。

我的表嫂是一位資深的護士,她在洗腎病房工作。
洗腎病人是很無奈的,每兩三天就得折騰自己四個小時,
盡管現代的科技已減輕了他們不少痛苦,
可是,必須按時報到洗腎,又不能做劇烈運動,仍是一種苦刑。

既來之,則安之,又能怎么辦?

大部分的病人,把洗腎當例行公事,因為大家常常見面,就跟一家人一樣。
見了面,嘻嘻哈哈,仍然津津有味地談論,哪兒的醉雞好吃,哪邊的衣服在打折。
這是受歡迎的病人。表嫂說。

還有一種,洗了十年,每一次來,
還是在埋怨天地不仁……不只苦著自己的臉,還企圖影響他人的情緒。
這樣的病人,護士見了都要皺眉。
她說,快樂得洗,不快樂也得洗呀!

當然,沒有人“夢想”自己從此必須靠洗腎維生。
一旦宣告了這種病,幾無脫離的希望。
但是,如果在肉體已經承受了如許痛苦時,再加重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不智了。
既來之,則安之。
如果來到人世間,已有生老病死苦,何必再增加自己的精神折磨呢?

《心經》上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夢想,因眷戀過去,或因想佔有未來。
但願我真真切切盤踞現在。
願我一生的歷史,由無數個現在寫成,
而不是被人誇大的過去,或夢想中的將來。

本文摘自:http://www.millionbook.net/gt/w/wudanru/rsyklwmd/001.htm
-----------------------------------------------------------------
仔細想想,我也時常犯這種錯誤。
慣於把一切寄託在那個撫觸不到的「未來」,那個遙不可及的「未來」。
幾個悄悄溜走的假期,滿溢的計畫,空白(或少少)的執行項目…
可說現身在生活中不少次。
猶記MSN狀態掛著『認命讀三年』的那幾年,
我知道我沒有「認命」,而這狀態也無法構成催眠效果。
對於自己(不慎)做的選擇沒有後悔的餘地,也怪不得誰,
但我卻沒有好好的『享受』那段日子,只是抱怨。
害怕接受「失敗」、害怕輕篾的眼光投射在自己身上…。
我焦慮不已。
於是除了不斷寄望遙遠的未來、抱怨日子的龜速爬行、
還給自己許多壓力,不快樂的負面能量。
這能量若是關乎吸引力法則,
則一切的不開心,都是我自己吸引過來的,
而我的身體細胞也漸漸習慣吃這樣的能量,
嗜之成癮,難以戒除。
於是惡性循環不斷,老是在經歷同樣的狀況。
我.創造了我的痛苦。
這真的是好可怕的行為啊!

這篇文恰好是我在搜尋「顛倒世界」的相關資料時找到的,
或許無法用來引發設計上的思考,
卻可以做為人生的啟發文章來讀,
倒也是一番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