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很藝文。
聽了場演講
看了些展覽…

週六
玩.美學創意論壇的最後一場活動
聽蕭青陽談自己的作品
用他的生活感動、體驗
完成的一件件作品

其中有段話,我當下很感動
但不知為何,一閃而過卻又消逝了
翻遍當日記憶 遍尋不著???

設計最需要的是熱情
特別是在一個固定的領域待久了
得在反覆同樣的事情之中
尋找新的觀點、新的熱情

在這之中
看到、聽到
透過認真的生活、活在當下
透過每年給自己一個功課
從中尋找新的刺激 碰撞新的火花

或許
我也已經在我的夢想裡了
現在
只需找到原初的熱情
就能綻放

我想
我也可以試試
試著從自己易感的地方下手
找尋屬於個人的出發點

這是
我的發現

也許沒什麼

當日 還忘了要錄音
就是如此
某些東西輕易的溜去
在感動之餘
只留下殘影

這是一場有刺點的演講

演講結束後
短暫而匆促的繞了一下周邊的幾個展覽
續 李仲生現代繪畫獎特展
後青春
……
感覺精神上打了個飽咯
好久沒有的舒暢
-------------------------------------------------------------
週日
北上追逐北美館快結束的展
---理查.羅傑斯 :從住宅到城市

只能說這日有些不順
原想先到當代看一看大衛.拉夏培爾
捷運到了中山站
臨時決定回程再看
於是先往北美館去了

懷著期待的心情進入展場
拿著借來的相機 開拍
原想先大致拍個一圈再來細看
相機卻一下記憶卡已滿 一會竟沒電了

哀怨

彼時不知為何
顯得有些失落與心不在焉
一方面擔心著看完或許來不及到當代購票

這一念之間的小誤頓時變成大誤
猛然覺得有些走馬看花的意味
可惜

在觀看的過程中
突然覺得
如果我連這樣的一個展都沒能耐心看完
我還能教導別人什麼呢?
雖只是模型
也還有意念和構想的存在
關乎的 是一幢建築物各部分的關係
反而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該怎麼說呢
好迷惘
竟覺得出現一種壓力!?

隨後來到了當代
一陣熱鬧
外頭是世界地球日的活動
外加可怕的排隊人潮(遠目)
聽服務人員在和某情侶對談
提到"可在中午左右來看展",大約一點以前沒什麼人
不用排隊就可買到票
聽完一整個冏

要是在中山站直接就下車
到達當代不過是中午12點左右
大可輕鬆的進場

於是只好往免費入場的展區移動>>
2010原高史-記憶的痕跡
極度歡愉-尼娜與瓦倫丁創作聯展
和一些錄像作品

這頓藝文週末派
兩種風味 兩樣心情
到底收穫了什麼
我也不確定

只覺得 沒細看羅傑斯的展
有點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