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技法、概念、創作者的背景與經歷……等等那些去分析,
只單純觀看、感覺,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和作品對話,
我會得到什麼?

其實我不懂舞,我看的只是…那些身體情緒和感情,
編舞者與舞者們透過舞動藉以溝通的--舞與觀眾的共同情緒。

有次和同事聊到要去看舞,於是談及了理解的問題。
是的,的確不怎麼懂,但它仍能震撼我。
思及不久前上映的《行者》,我在裡面看到了答案,也獲得了震撼。
就是體驗罷了!能懂當然更好。
但是只要有一點點的觸動,那就是收穫了。

於是一想,藝術不就是這樣的東西…
不管是舞蹈、畫作、雕塑、……創作者透過不同的媒介和觀賞者溝通的是
那些人們共有的情緖、感情和價值觀等等的東西,
它們許多都存在人們的集體潛意識當中,於是我們能夠被觸動。
即使我們表面上不懂,感官、身體或者潛意識懂了,連結就形成了。

那麼是否…是我們過於強調「理性」與「邏輯」?
對於藝術的欣賞也習於用「頭腦」去「思考」,而非用「感官」去「體驗」。
如果那些知識和背景資訊是為了促進我們更深入地感覺藝術作品,
是否也反過來,干擾了對作品本身的真實理解--出於自身體察而來的理解。

如果不用技法、概念、創作者的背景與經歷……等等那些去分析,
只單純觀看、感覺,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和作品對話,我會得到什麼?
「作者已死」或許專注的就是觀賞者的理解和體驗吧!

藝術總有不同的層次和觀看的方式,
此番理出了一條路線,作為初探藝術的便道。
透過感官體會,連結共同經驗,作為引路的線,若是再感到好奇,再去研究。
於是將不被無法理解的困難排拒於藝術之外。
這似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