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知識與觀念,只有在你知道或認同之後,才會恍然大悟。
古蹟的維護與保存,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議題,然而,一般人卻鮮少重視。那些充滿古典與歷史味道的「紀念物」,不是受到忽視,任其頹圮敗壞,成為廢墟;或是遭到拆除,徹底消失;就是成為『新』的歷史建築,被修復成為某些人心目中的樣子,完全走味。
一般的觀念認為修繕=修復。意即將所有破損殘破或充滿歷史痕跡的構件剔除,換上新的材料或裝飾,模擬其原先的樣貌。然而誰也不能確定,修繕的對象曾經是什麼樣的面貌,即使擁有豐富的照片與詳細的背景資料。畢竟,我們不曾參與過這個對象物的過去,也不曉得「它」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事。
曾經,我也盲目的相信,修繕是修復,是把東西整理成它完整時的樣子。在接觸之後發現,它真的不應是這樣子的。想像幾十年後,台灣所有的歷史建築,完全走味,成了『新』的「舊」建築,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是很可怕的。所有歷史證據、歷史的痕跡都被擦去、抹滅了,不只失去了它原有的古樸,更失去了許多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如此,這些建築物的價值在哪裡?精神何在?而我們到底保留了什麼?拯救了什麼?
如果所有的古建築都成了新的樣貌,那跟蓋一棟以古典的工法、構造、材料所築出的仿古的屋子,有什麼差別?凋零、垂老的古物難道沒有它的生命嗎?文化與歷史又被放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呢?這樣一來,我們真的在『保護』它們嗎?
置身在古蹟維修的專家學者們,請你們仔細的思考-----你,是真的在修古蹟,還是只是幫古蹟換上你認為合適的新衣;是保護,還是破壞?
如果你是那棟建築,你希望如此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