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古蹟課,看了德國魯爾區的案例。想想台灣的古蹟維護,不禁感到唏噓。
為什麼國外可以將一個地區規劃的如此完善,保留完整的歷史證據,又能活用古建築空間,
而台灣卻連單一的古建築都弄不好?
或許條件上的確有所不同,但這麼艱鉅的任務─一個廣大區域的保存與再利用,別人能夠做的
這麼好,而我們卻始終不願多花心血在古蹟保存維護上,任由那些古老的歷史證據雖風消逝,
甚至加以摧毀。
我們的文化,日漸薄弱。政客們總是大聲疾呼,說要愛台灣,要發展鄉土文化、鄉土教育...,
卻漠視古蹟的重要性,難道愛古蹟不是愛台灣嗎?保留歷史文化,不是發展鄉土文化嗎?當經
濟與文化互相衝突時,我們摧毀的竟是文化!難道沒有其他的可能?
魯爾區的案例,成功的保存了那個地區的工業文化,也帶給當地居民新的生命,對當地的發展
也有正面的影響。如此成功的案例,說明了文化也能創造經濟,也能帶給一個地區新的生命。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歷史證物一旦被摧毀,就再也找不回來,即使透過嚴密的資料蒐集,
再重建回來,也已非原樣,其中的謬誤,也已不可考,頂多只能稱為『新的』歷史建物,已失去
他原來具有的重要意義。古蹟已非古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