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腦都不管你原來是箸的細胞還是老鼠的細胞時,
我們為什麼要去計較你是五十年前來台灣還是五百年前來的呢?

最近美國很流行尋根,編祖譜,
有好事者發現老牌電影明星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
及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是回教教主穆罕默德
的後裔。原來,穆罕默德有個女兒法蒂瑪,法蒂瑪有個兒子哈
珊,哈珊的第九世孫移民到了西班牙的塞爾維亞,胞嘉和赫本
就是西班牙這一支的後裔。
我的學生在網路上看到了這個新聞很興奮,記起了上課時,
我講到的一本書《夏娃的七個女兒》,
作者從粒線體去追踨人種起緣,
發現整個歐洲人可以歸納成七個女人的後裔。
學生便來問我是否可以追出他們的祖先是漢武帝或唐太宗,
如果是帝王之後,追女朋友容易些。
說笑一陣後,學生離去,我頗有感觸。
在生物科技這麼進步的現代,再來提種族、省籍
真的是不智之舉,因為科學上已經看到,
只要活得夠長,間隔的年代夠久,
就會有一堆子孫散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
科學家估計世界上有一千六百多萬人身上帶有成吉思汗的基
因。古人說「民胞物與」,用現在的科學眼光來看是很對的,
論起來,人最終都源自同一祖先,所以用種族劃分是不合理的。

若用省籍劃分那就更不合理。人本來就是到處遷移,
尋找最肥美的土地,讓自己的家人有最好的生活,
增加自己基因傳下去的機會。
為了這個目的,大自然賦予我們兩個法寶:
可塑性和適應性。
這兩個原則不但在行為上看到,
連大腦中也是如此。
美國沙克生物研究所的Fred Gage將豬的胚胎細胞移植到
成鼠的大腦中,結果發現豬胚胎細胞不但發展得跟老鼠細
胞一樣,連功能也一樣。
Dennis O'Leary把老鼠胚胎皮質切一塊下來移植到新的
地方去,結果發現移植的皮質長得跟附近的鄰居一樣,
連當時移植的邊界都消失了。

這個研究讓我們看到大腦有很大的彈性,為了生存,
必須入境隨俗,西諺說,到了羅馬,就要做羅馬人做的事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盡快融入當地社會,變成當地人,才不會被排斥,
才能把基因傳下去。不論什麼原因離開了家鄉,
到了陌生地方,就要努力適應新環境的習俗,
完成大自然賦予的使命。
他鄉可以是故鄉,端看自己的心態,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所以演化要我們向前看,不要再去追究原來是哪裡來的,
因為過去已經不重要了。

最近政府弊案連連,執政者聲譽下降,執政黨為了挽救,
便又祭出族群大旗,挑撥省籍情結,
企圖從對立中獲取漁利,看了令人感嘆。
人從什麼地方來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對這個地方有沒有貢獻。
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打族群牌是落伍兼不道德,
挑起族群對立會禍延子孫。
當大腦都不管你原來是豬的細胞還是老鼠的細胞時,
我們為什麼要去計較你是五十年前來台灣還是五百年前來的呢?
(聯合副刊E7 95/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