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0/19 聯合報 A4版

名人堂:蔣勳

入秋微雨初晴,繞到外雙溪故宮博物院看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幾件晉唐人的書法。

「快雪時晴帖」是東晉王羲之寫給朋友張侯的一封信。
張侯當時住在「山陰」,也就是今天的紹興。
信上包括「山陰張侯」算是地址人名的四個字在內,總共只有廿八個字,很像今天手機傳的簡訊。

信的前後都有「王羲之頓首」,如同我們今天寫信的「某某人敬上」,是書信慣用的敬語。
扣除掉這些敬語,真正書信的內容只有十五個字:「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
「下了一場大雪,忽然晴了,真爽!想好好安頓自己,沒有結果,不說了!」
大意如此,古人不斷句,看起來難懂,其實只是平凡的問候與心情書寫。

「力不次」是王羲之寫信結尾常用的短句,好像對世事幻滅無奈,提不起勁,不想再多說。
同時展出的「平安帖」中,王羲之說自己「中冷無賴」最能傳達他的心情,
「心中寒冷荒涼,百無聊賴」什麼事都不想做。

【困頓生命 見白雪陽光】
王羲之生長在戰亂的年代,王家躲避戰禍,從老家山東臨沂遷徙到南方的浙江,
一路顛沛流離,稍稍安定下來,喘了一口氣,戰亂裡看到太多死亡,看到太多人性荒謬悲慘的事,
王羲之信中出現最多的感嘆是「奈何」「奈何」,面對時代的大難,王羲之無奈書寫出他委婉感傷的心事。

流傳到日本被奉為國寶的「喪亂帖」「頻有哀禍帖」信中講親人的流離死亡,
講戰爭中祖墳被刨挖荼毒,王羲之用字用得很重,「悲摧切割」「號慕摧絕」,
戰亂屠殺,異鄉歲月,王羲之的信上常是「悲哀」「哭號」「摧毀」「絕望」。

「快雪時晴」是比較美麗溫暖的一封信,飄泊流離困頓的生命看到了潔白的雪,
看到了雪地上明亮晶瑩華美的陽光,暫時可以忘了人世的汙濁慘酷。

【快雪時晴 對美的堅持】
廿八個字的短信被流傳了下來,或許不只是因為書法之美,
「快雪時晴」,像是歷史的文件,見證著離喪戰亂歲月裡一個生命對美的堅持吧!

很難想像,王羲之信手寫給朋友的短信,經歷東晉、宋、齊、梁、陳,到了隋唐,竟然成為帝王爭相搜求珍藏的寶物。
唐太宗熱愛王羲之書帖到了鎮可理解的瘋狂狀態,王羲之不經意留下的隻字片語都被蒐入皇宮內府。
代表北方政權的唐太宗,對南方文人灑脫自在的文人品格膜拜致敬,五體投地。

【羲之書帖 變皇宮珍藏】
唐太宗太愛王羲之的字,找來許多大書法家臨摹王帖,以雙勾填墨的方法複黌下王羲之的每一個字。
據說最後唐太宗把蒐到的王羲之書帖真跡都陪葬了昭陵。
我們是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的,我們在故宮看到的祇是唐代書法家臨摹的王羲之。

從唐初到清初,又過了一千多年,乾隆皇帝蒐藏到唐摹本的「快雪時晴」,
在這寥寥廿八字的短信前前後後寫了密密麻麻的題記。
乾隆把「快雪時晴」帶在身邊,和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一起放在冬天暖閣的書房裡,
不時拿出來把玩讚嘆,得意於自己擁有這三件稀世珍寶,因此也把書房叫做「三希堂」。

【坦蕩淚光 帝王不會懂】
權力與財富都在掌握中的帝王,或許遺憾於永遠看不到南朝文人大雪初晴的坦蕩光明吧,
「快雪時晴」裡滲和著淚光剎那閃現的喜悅與憂傷,我想,帝王或許也是看不見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