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不該發表這篇文章。

 

每當重大刑案發生,總激化了死刑存廢的思索與討論。
討論有其必要,但於此之前,我想我們需要先冷靜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就像在面對個人性的問題一樣,我們都不贊成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處理重要事情,
在情緒的干擾下無法很清晰地判斷與理性地溝通,那往往容易造成決策錯誤與關係的罅隙。

死刑的執行和許多對他人的謾罵、恐赫與凌虐等言論,很多時候充滿了情緒,
那像是將自己累積下來的恐懼透過辱罵與批判投射出來,以緩解自身的不安。
我看到有些人努力想用理性的態度提醒我們真正該關注的焦點,
但在留言之中依然滿是這樣的情緒性回應。
如此怎麼能夠促使理性的對話,釐清真正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

不管是贊成或反對死刑,都有一個共同想解決的問題,
那即是:避免/阻止 下一個悲劇的發生
我想應該建立在這樣共同的基準來討論,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司法的一方會需要做什麼樣的調整,政府的一方、民眾這一方……
不同的面向有哪些可能的問題,哪種方式才是比較適宜的,
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而牽扯複雜的議題,
但摻雜了強烈的情緒在裡面,往往更看不清真正要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面對這樣重大的社會案件,每一個人,社會中的不同角色,在這個事件中看到什麼?
是否自己也有需要調整之處?
你是一個好爸媽,你是否足夠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你關心的方式是孩子需要的嗎?
你是一個學生,你是否充滿著不安與憤怒,覺得得不到關愛,感到失望與挫折?
……………
我們所有人都在一個社會裡面,所有發生的人事物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有時候帶起一個潮流,有時候帶來一陣恐慌,有時候是愉悅美好的,
但身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每一個單一事件對我們都有或大或小的影響力量,
在檢討他人之前,檢討自己是不是比較快,也比較容易改善?

還想說的是:
在民主的國家與社會之中,尊重不同立場的言論不是最基本的事嗎?
試著去瞭解對立面的觀點,也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其實大家都想建立個和諧富足的社會,沒有人喜歡動盪不安的社會。
為了不同的理念、立場而造成彼此的分裂也不是大家樂見的事。

解決問題不會只有一種路徑,
在多元文化構築的台灣社會,我相信我們擁有更多角度的觀點,
如果能夠多一些包容,聽聽看不同的聲音,也許我們的路會漸漸明朗起來,
那樣凝聚出來的共識,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吧!

 

【延伸閱讀】
TEDxTaipei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領導」自己的生活圈進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